繼上個月有夥伴升金級而領道破萬獎金後,這個月(其實是三周前)又有夥伴升金級啦~~~所以這個月宜鈞又領到了金級推薦金級的獎金13,200啦!!!!! 比原先宜鈞為自己估算的收入預算還要高出好幾倍呢~~~
 
她愛用這個字眼,也一直在找尋這個字眼──存在感。專訪桂綸鎂這天,天空是鉛灰色的,站在天空下,她仰著頭,像一只想飛的風箏。 那是一只渴望獨立、想望自由的風箏;那是只想脫離層層保護、展翅天際的風箏

幾乎沒人相信,在周杰倫「不能說的秘密」影片裡甜美又纖細的女孩,是如此頑強與反叛。

不想當順服小公

「我想我是天生反骨,不想當別人眼中的小公主,」眼前這位二十四歲、已在威尼斯、釜山等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明日之星說話豪氣(她主演的「最遙遠的距離」則剛拿下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獎項)。 從事航空業的雙親自她小時就將她捧在手心呵護,學芭蕾、學鋼琴和各種才藝、送她讀私立薇閣中學。

但她一直想成為自己的主人,而非活在別人的期待與想像裡。 國三那年,她反叛了。她戀愛,而且對象是經常往訓導處報到的頭號份子。 她試著把上衣第一個釦子解開、裙子改短、改跳Hip-Hop。身旁人,震驚。

高二那年,她第二次造反。逛街的人潮裡,她被導演易智言挖掘主演「藍色大門」;父親拍桌大罵,不准拍片,她回以堅定的眼神。桂綸鎂說,父母期待她能當主播、做外交官……。 她演了戲,上了癮,一頭栽進她所說的,目前人生最大的樂趣。

軟糖般笑容的桂綸鎂,骨子裡有對順服、保護、溺愛的抗議。她不斷推翻父母、社會給定的價值。 她堅持從頭尋找、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。

「要自己去衝撞過、經歷過,我才能知道這條路是不是危險,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去闖盪,就算一直跌倒,都能繼續站起來,通常在最顛簸的路上,才有智慧、經驗、自省能力,那會讓自己更豐富,」她的話有著不帶刺的堅定。

大三參與淡大與法國里昂大學交換學生,是她更巨大的自我追逐。 那時,她每天跟里昂大學學生上課,看到學生們那種真心喜歡、渴望學習,不為應付考試;而家長給子女空間,長成自己要的樣子。

在里昂她生過病,獨自上藥房買糖漿;她一個人玩歐洲;而那一年,她拒絕父母飛來探視。 文化是一面鏡子,徹底映照出她想追求的價值,她要活出獨特、活出存在的意義

顛簸的路,讓自己更豐富

這個深度壯遊把青春桂綸鎂轉化為成人。渴望獨立的精神從潛意識浮上檯面。 她開始衝撞家庭溫暖的羽翼。

「時間、空間該是我的」,於是,她不再遵守十點門禁的家規,努力遊盪到十二點才回家。

知道父母覺察她的變化而痛苦,她的做法是不放棄溝通。「不管是平靜或是怒吼的方式,我告訴他們我正在成長,請相信我的選擇,只要堅持的事是對的,要讓他們知道我可以調配我的時間,選擇喜歡的行業。」

在歐洲那段期間,她也看到東西方學生學習的差別,西方主動求知,而東方是被填塞地被動學習。她觀察到很多台灣同學到大四還不知道自己為何念法文系,只因為考上,也不一定有興趣。 這開啟她對學習的想像。

她更加珍惜學習機會,並為此負責。不喜歡的課她索性不去了,而是專注在文史哲學,即使那堂課只有五位學生,只要喜歡就專注學。命運經常在動心轉念間改變。 

她的大腦愈來愈相信「愈幸福的路,其實愈難走。」她認為,努力每個當下,才有果實可收,也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。 過去一年,她被音樂才子周杰倫挑選為片中女主角,主演的電影也獲獎,前途無限。很多人以為她名利雙收。

用書寫跟生命對話

但她挑戲、步調慢、無法大量生產,「收入其實不穩定,可能兩、三個月沒接案,很辛苦,」桂綸鎂透露不為人知的一面。

她的挑戰還不僅只於此。在一個華美的紅塵裡,她年輕的心智還必須抵抗巨大的誘惑

當她與周杰倫拍攝「不能說的祕密」時,開始被簇擁、無微不至被照顧,車子接送、保鑣保護;她偶爾會想擁有這樣的生活。

但,有天醒來,她突然覺得不對勁,表演好像不再純粹,開始有利益的計算。她反省,怕迷失。

她習慣透過自由書寫,逼自己思考,跟生命溝通。她會給自己題目。像是「我為什麼今天要做表演?」有時寫一寫,會有一些初衷會跑出來

桂綸鎂的布包包裡,有一個日記本,她每天帶著。 本子裡藏滿憤怒的、悲傷的、疑惑的字句都在提醒她,不要為了利益、金錢而失去演戲的玩性。

在經紀約的選擇上,她也謹慎。過去兩年,她拒絕過大公司的經紀約,雖然她清楚,一旦簽給某公司可以快速竄紅、跟大明星合拍戲,「可是,我只想誠實表演,給好的角色更多的生命。」

在人人忙碌的台北市,她顯得格外悠閒與緩慢。 她不上綜藝節目、不軋戲;她獨處、不花心思應付混亂的世界。走在大街上,沒有大帽子和墨鏡,路過的影迷能馬上認出她而要個簽名,她則自在打聲招呼。

對她而言,每個人都很獨特,「大家都是一樣活在這世界上,只是工作不一樣而已,」她淡淡地說。 她知道自己還在變化、生命還在成長、人生還處於辯證的過程。 空閒時,透過閱讀與看電影,她找到重新出發的能量。

問起希望以後別人怎麼看她? 眼前的桂綸鎂抱起咖啡店裡的抱枕,整個身子突然放鬆,蜷曲著,噘了嘴說「好難」。

像個認真的學生沈思許久後,她回答,「可能是一個很自在、很認真生活、很有主見、很聰明、很有存在感的人。然後演什麼像什麼。」 

---轉載自天下雜誌384期-反叛的風箏
 
今年金馬獎入圍的電影,有好幾部似乎都跟勇氣有關。《賽德克.巴萊》電影中,勇氣被高度的浪漫精神所支撐,《翻滾吧!阿信》凸顯挫折中翻身的勇氣。在困境中的勇氣,需要全力以赴,在順境中的勇氣,則需要大智慧。

困頓挫敗時,需要勇氣來面對和克服挑戰,無庸置疑。但有時候,一切安泰時,如果要做出巨大的變革,那似乎不僅是勇氣,還要有大智慧去堅持和規劃管理。

對企業經營來說,大家都多少聽過變革管理諸多偉大的理論。回到現實生活中,在業績昇平的狀況,要走出「舒適區」(comfort zone),去看到改變的契機,描繪出改變後的遠景,然後下決心去執行「可能怨聲載道」的變革,真是不容易啊!

我相信,在成功之後,「做改變」是維持成功或更上層樓的開始。身為高階經理人,走一條不是直線前進的路,考驗著多少的勇氣和智慧,才跨得出「改變」的步伐。更難的是,如何把自己的勇氣「灌頂」到員工團隊身上?!

比如說,前幾年,我在公司要求行銷人員改變做事方法,執行親自接觸消費者端的走動管理。大家起先一陣驚訝、懷疑地嚷著:明明在辦公室有開不完的會、寫不完的報告、回不完的email,為何要放下一切、去「逛」賣場?

結果,忙碌程度最高的部門總經理,自己重新規劃工作安排,親自示範每週花半天在賣場體驗、交流。然後,更多創新、有效的回饋出現了,團隊開始改變——原來會議、報告可以設法精簡,新的工作方式和排序更好。

那是一個事業部行銷團隊,順利變革的例子。但如果是全公司橫跨各部門的員工,都要參與的變革呢?近來公司要執行某些系統的全面調整,我可以想像員工心中的忐忑不安:原來的系統很好用阿,為什麼要現在做,會影響業績吧?會增加工作負荷吧?我沒有時間也不想學新系統不行嗎?....。如果員工質疑「為何不直直走一樣的路」的心態不能改變,那我的系統變革,註定要付出過高的成本和風險。完整縝密的規劃每個執行的細節和關鍵環節,以確保轉變期間的衝擊降至最低之外,我不斷跟專案小組開會確認進度。為了用絕加的內部溝通去解答困惑、說明改變的意義和好處,我要求內部公關全力支援。為了每個部門主管和先鋒種子隊,能親自去激勵、去示範展現改變的可能性,我一一與他們懇談。一切繁複的工作,都是忙碌工作以外所增添的負擔。我的員工也是一樣,是必要額外耗費許多心力去了解改變、適應改變。惟願大家相信:走一條不直的路,或許是平路變成山坡,有勇氣堅持爬上去了,前面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!

 

連續虧損八年,今年九月底才股票上市的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,感觸很深,「我們從北極開始出發,持續行軍,現在慢慢變暖了。」

生技製藥的產業特質,就是必須熬過多年的研發寒冬,這一段期間,公司不但不會有太多營收,還必須付出龐大的研發費用,財務報表年年滿江紅。

十四年前,馬海怡從美國返台創業,燒錢蓋廠研發,到了第四年,大股東們開始感受到燒錢的壓力,不斷關切公司的營運狀況。

雖然統一高清愿等大股東,不會用很嚴厲口吻,質疑神隆的經營團隊,但是「不斷地提醒『要加油!要加油!』」給馬海怡很大的經營壓力。

這樣的產業特性,對曾長期在美國藥廠工作的馬海怡來講,是非常熟悉的必要過程。

她沒有被連虧八年的壓力擊潰,只是守住自己、靜下心來,擬訂長期的發展目標,規劃出一套有效的「行軍」計劃。

「緊盯操兵,制定短程與中長程的計劃,」台灣神隆全體員工都按照進度,進行各項營運準備的訓練。研發人員也是照表操課,每一個人的目標,都被規定得一清二楚。

企業在蟄伏期的行軍,幾乎像一種虔誠的信仰。

「你相信這一條路,通往目的地,這一台車會到那裡,你決不會在半途下車,」馬海怡強調,在帶領「行軍」的過程中,必須要不斷鼓勵員工,「再撐一下,我們很快就天亮了。」

同時間,她也建立一套培養管理人才的訓練計劃。挑選具有潛力的員工,加強管理技能的培訓,「這些受訓的同仁,都成為現在最重要的一線主管。」

在公司營運低迷時,愈願意投入員工訓練,愈能提高員工的向心力。

雖長年不獲利,但台灣神隆的培訓計劃,讓人員流動率維持很低。一九九九年神隆進駐南科建廠時,原始員工一六七人,現在仍有一三○位,資歷十年以上的老員工。

「面對環境丕變,我唯一可以控制的,是不放棄的決心,」聯訊創投共同創辦人鄭志凱說。這是他在美國矽谷協助數十家草創公司,度過營運低潮的最大心得。

企業的決心,有時就像電影《洛基》裡,高大威猛的對手,猛出重拳,卻沒有打跨洛基。即使一路捱打,只要撐到對手氣力放盡,再伺機擊倒對手,便可登上寶座。  

---以上擷取自天下雜誌483期景氣急凍,過冬的三大準備
 
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總統大選民主黨黨內初選時,在總部芝加哥的演講中說:「假如我們一直在等待某人或等待未來某刻再做,改變永遠不會到來。我們就是我們在等待的人。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改變。」

如果你還在天天抱怨你的工作、你的生活,那就勇敢的靠自己去改變它吧!!!  永遠只在嘴上說說,卻不願立刻起身去改變,那麼改變是永遠不會到來的!!!
 
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的小故事與大啟示---載自<王品有約>

走回頭路

<小故事>

去年,我深入南台灣的中央山脈,前後七天的時間,共攀登了六座百岳。第二天攀登時,因體力付出過量,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「要是能回頭該有多好阿!」但隨著時間與腳程的持續累積,到了第三、第四天,行程已走了一半,從此這種「想回頭」的意念就不見了,於是走得更開心也更甘心了。

<大啟示>

我們做每件事都是這樣,若有「回頭的可能」時,就會猶豫不決,於是開始不專心、不投入、不認真,事情反而懸在半空中,造成心態上的困擾與事情上的延宕。但當事情無法回頭時,或「回頭,比往前走更困難時」,我們就會堅定意志的向前走,於是成功就在望了。逼出自己潛力的方法,就是切斷回頭路,只得向前衝。

在維瑪,升級金級就是切斷自己的回頭路,逼迫自己只能往前衝,不要有只是「試試看」的想法,因為如果只是「試試看」,你就永遠不會全心投入,裕到一點挫折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、懷疑這個事業,這樣就真的永遠都不會成功了。

 
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的小故事與大啟示---載自<王品有約>

熱水轉冷

<小故事>

每個人都有寒冬洗熱水澡的暖和經驗,我則有冷熱交替沖澡的習慣。每當我用熱水沖到全身暢快時,總是難以下手把水龍頭轉向冷水,因為冷水會讓全身遇寒而收縮顫抖。

熱水轉冷水有兩種方法,一是「瞬間法」,另一是「緩進法」。瞬間由熱轉冷,固然需要適應的心理準備,但也是最快速達到提神的目的。緩進法就是慢慢的調整水溫,直至水溫完全變成冷為止。這種方式不會讓你顫抖,卻會延長冷水的接觸時間。

<大啟示>

環境的適應不外是這兩種,不管用哪種方法,都能達到我們的目的,只是時間長短有別而已。問題出在「根本不敢把熱水轉向冷水」的人,因為這種人的心態,就是永遠「不接受外在的挑戰」,讓自己一直待在溫室以增加安全感,但在別人眼中看來,卻是延緩成長。不敢面對現實的人,就是不敢面對「寒冷」的抉擇,任為逃避問題就能避免痛楚,殊不知短暫的「無痛」,就是終生的「恆痛」。

許多人明明對於自己的生活很不滿意,每天抱怨工作、抱怨老闆,但是卻又不肯跳出舒適圈嘗試別的可能,在維瑪一開始創業雖辛苦,但有開始改變總比沒改變好,如果連這短短幾年的辛苦都無法承受,那大概就只能準備一輩子過著原本辛苦的日子了。